(節錄部分內容-全文連結請見)
〔文:李宜萱 天下雜誌775期〕
52歲的雙溪女兒簡淑慧,曾在金車文教基金會服務12年。回頭看卻發現,家鄉的旅遊產業「推不動」。
2018年,簡淑慧鮭魚返鄉,創立注腳雙溪工作室,自許為文化轉譯者,發揮她最擅長的企劃和媒體故事力,為雙溪注入創新動能。
第四站:阿娥雞捲獨門配方
步出雙溪車站,街道盡頭斗大的「阿娥雞捲」招牌,伴著一隻雞的圖樣,抓住了遊客的目光。
「雞捲是豬肉做的,」本業是豬肉攤的第三代吳淑娟笑著解釋,「雞」要用台語讀作「加」,是早期吳劉月娥將剩食包成捲得來。2002年,阿娥阿嬤為了貼補家用,在自家豬肉攤旁,賣起雞捲。
溫體黑豬肉,加上芋頭和洋蔥等獨門配方,純手工製成,每日現炸,雞捲入口,唇齒留香。
第五站:波斯菊麵包烘焙坊
植栽點綴、明亮的波斯菊麵包烘焙坊,是雙溪青年曾士華的築夢基地。
品質和在地化,是他最堅持的兩件事。有機紅茶海螺,麵包體Q彈,沒有添加防腐劑和泡打粉,滿滿的卡士達內餡,是在地茶農種植的有機紅茶口味,茶香彷彿鐵觀音般濃郁,卻不膩口。
第六站:注腳雙溪手作飯包
淡蘭古道的第一個服務站「注腳雙溪」,過去是棉被店舖,店門以暖色木頭為基調,地圖、解說牌、特色農產妝點櫥窗,繽紛無比。在地特色美食擺滿長桌,供遊客自由搭配製作淡蘭飯包,支持雙溪多個有機小農和良品店家。
這些原本四散各處的雙溪文化寶藏,靠著簡淑慧回鄉五年來的奔走,一個個串聯,交織成雙溪獨有的美麗面貌。